八路军五支队,从一个营发展,神出鬼没打鬼子,还建立了根据地

时间:2025-04-05 06:08:46 转载源:聚焦时事网 作者:孤独星球 点击:4212次

1937年9月25日,平型关大捷后,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五团第二营,奉师首长命令,开到敌人后方去,开展抗日游击战争,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。营长曾国华、副营长王丽水奉命之后,于10月上旬,即行开拔,开始了深入敌后打鬼子,创建根据地的光荣历程。曾国华带领的这支部队,下辖5、6、7、8四个连队,可以说是齐装满员。而且这支部队还有着光荣的历史,它的前身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,曾经有着“模范红五团”的光荣称号,战斗力非常之强。经过长途跋涉,部队到达了正太铁路阳泉以西的测石、I旧街、赛鱼地区。当时正值冬天,北方的天气可想而知。部队还没来及休整,就碰上了鬼子。这一天,日寇第一〇八师团,沿着正太路西犯,在飞机掩护下,约有一个联队的日本兵,在公路上排成四路纵队,耀武扬威的唱着歌前进。这些鬼子们可不知道,在不远处的山谷中,正有几百双锐利的眼睛在盯着他们。但是鬼子太多了,不能硬攻。于是二营就隐蔽在山谷中,寻求战机准备打他一家伙。中午12时,日寇的大队已经全部过去了。按照正常情况,后面应该就是鬼子的辎重部队了。大家耐心地等着。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,下午三四点的时候,日寇30余人掩护着装载辎重的大车80余辆通过。这正是好时机啊,曾国 华果断决定,立即发起战斗。随着他的一声令下,机枪、步枪同时开火,一阵猛烈射击后,吹响了冲锋号,伏击部队一跃而起,勇猛冲锋,一阵手榴弹猛投,把30余名鬼子全部歼灭,黄昏前结束战斗。战士们高兴地唱着“没有吃,没有穿,自有那敌人送上前,没有枪,没有炮,敌人给我们造”。押着60余匹洋马拉着重大车向山后转移了。二营成功打赢了深入敌后的第一场伏击战。为今后的战斗生涯奠定了良好基础。10月下旬,曾国华奉命率领部队东进,到了河北省平山县的洪子、店塘地区。和三四三旅副旅长周建平,所率领的六八五团第一营四连在此地会合,准备在此地开辟根据地。要想开辟根据地,就得打出八路军的名气,扩大八路军的影响。正好此时日寇正在沿正太路西犯,后方空虚,当地伪政权伪军尚在组建。这绝对是一个批亢捣虚的好机会。曾国华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,于是率就率领了二营,袭击了井径,歼敌一部,俘虏了伪军100余人。战后返回平山地区,抓住这个时机,发动群众,号召广大青年参加八路军,组建地方武装,600余人参了军。部队由一个营扩大为两个营。一营是原来二营的四个连,由龙书金任营长、钟新耀任教导员;二营四个连,由董友斌任营长,杨俊生任教导员。部队利用战斗的空隙,进行休整训练。1937年底,一一五师正式宣布曾国华部为五支队,曾国华任支队长,龙书金任副支队长,陈祖林任参谋长,组晋察军区第四军分区。1938年春天,五支队在一二九师首长的指挥下,打击日寇向太行山进犯。先后参加了反扫荡战斗9次,战绩喜人。他们俘虏日寇3人,击毙日寇350余人,缴获枪支300多支,烧毁日寇汽车17辆,丰富了山地抗日游击作战的经验。4月中旬,一二九师首长派李宽和同志带10余名陕北青年学生来到五支队,李宽和任支队政委,完善组织机构。其中杨俊生任组织宣传股长,王近山任民运股长,陈德任敌工股长,匡根山任锄奸股长。这下子五支队就如同如虎添翼,士气更为高涨。4月26日,五支队奉命随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,从辽县出发向东挺进。他们越过了平汉铁路,进入到冀南的辽阔平原。这里的村庄稠密,人口众多,物产丰富,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八路军进驻。部队在冀南平原地区,开展了敌后游击战。同时,还广泛发动群众,开展抗日救国的各项工作。将威县100余人的武装编人五支队第一营为一个连。5月,冀南的南宫、枣强、清河等县,在“六离会”的策划下,突然暴动,局势异常危急。这样不但严重阻碍了我军创建抗日根据地,而且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存。在这紧急时刻,徐向前决心以军事为后盾,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,统一指挥第七七一团、第六八七团、第六八八团、宋任穷的骑兵团、曾国华的五支队等部队,平息“六离会”的叛乱。在军事上采取分进合击、步步为营的战法,在宣传上采取争取教育广大人民群众,分化瓦解其组织,孤立打击他们上层的坏头头。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艰苦工作,瓦解了“六离会”,严厉地打击了罪大恶极的坏头头,收缴了他们的武器弹药。使八路军建立民主政权以及各项抗日工作得到顺利发展。五支队在“六离会”叛乱之后,番号改为了永兴支队,习惯上还称五支队。六月,曾国华支队长奉命率部向河北省、山东省的结合部,冀鲁边区进军。准备在那里开辟冀鲁根据地。五支队到了山东临清县之后,当地的土豪彭清云十分的霸道,不仅不配合,而且还态度非常的不友好。他依仗着有六七百人的武装,气焰异常嚣张。严重阻碍了临清县地方组织开抗日救亡工作。针对这个情况,五支队决定对土顽彭清云采取攻势。像这种土顽,基本上就是咋呼的厉害,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。一个冲锋就将他们六七百人武装全部歼灭,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,铲除了临清以北的一大祸害,扩大了八路军的威望,对开辟临清以北地区工作,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为临清县拔了这颗钉子后,6月下旬,部队继续东进,越过津浦路于7月8日抵达山东省乐陵县。此地已然是冀鲁边区了。冀鲁边区,地处河北、山东两省交界,地位极为重要,西有横贯华北和华东的津浦铁路,东有渤海湾,北接华北工商重镇天津,南靠山东省会济南。此地四通八达,必定鱼龙混杂。社会情况也是极为复杂和混乱。不仅有日、伪军为害一方,而且还有会道门、土匪等等武装横行期间,正如群众所说的“司令多如牛毛”。这些武装队伍,多者有千余人,少者数百或几十人,其中主要有国民党的惠民专员刘景良,号称“曹五旅”的曹根东,土顽头子于治良,还有地方团队第十八团、二十团等等,不一而足。这些打着抗日旗号的真土匪们,在这片土地上称王称霸,鱼肉人民,坏事做尽,祸国殃民。五支队到来之后,根据不同的对象,采取了不同的斗争策略,目的很明确,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保存发展壮大自己的部队,消灭敌人,创建抗目根据地。五支队对曹振东和地方武装十八、二十团,采取了争取的政策,做了大量工作。曹振东和十八团表示愿意接受领导,但曹振东本性难移,接受改编后,很快就投靠到国民党行署主任何思源部下却当旅长了。第十八团接受改编后,五支队派民运股长梁国栋任十八团团长。改造这支部队,在人民群众和各类武装力量中震动极大,提高了八路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。土顽头子于治良,是个彻头彻尾的汉奸,对待这种卖国贼,必须坚决除掉!经过周密计划,五支队采取突然袭击,一举将其全部消灭,俘虏于治良以下1000余人。人民群众拍手称快,欢呼八路军为民除害。五支队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,广泛开抗日救国的宣传,冀鲁边区各县青年子弟踊跃参军,部队发展迅速,其中发展最快的宁津县,地方武装发展到了几千人。1938年8月,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委肖华,率领着旅司令部、政治部、教导队和警卫营各一部,由山西省孝义县的兑九峪出发,向冀鲁边区挺进,9月27日抵达冀鲁边的乐陵县,与五支队汇合,建立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,肖华任书记。同时组建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,肖华任司令员兼政委,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,邓克明任参谋长,下辖五支队、六支队和津浦支队。五支队由曾国华任支队长、王叙坤任政治委员、下辖第四、五、六团;六支队由刑仁甫任支队长、周贯五任政治委员,下辖七、八、九团;津浦支队由孙继先任支队长、潘寿才任政治委员。冀鲁边区部队经过整合和整顿,素质大为提高。广泛出击,不断消灭日伪军。1938年的冬天,日寇纠集了日伪军数千人对冀鲁边区进行了第一次扫荡,东进纵队奋起反击,仅五支队在莲花池就消灭汉奸穆今成部1000余人,接着又在韩家集歼灭了日寇一个步兵中队和一个輜重队。随后在孔家场消灭伪军1000余人。粉碎了日伪军的第一次“扫荡”和侵占乐陵的狂妄企图。冀鲁边区在军事上采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,不断消灭敌人,我们部队也在战斗中不断的发展壮大,先后又组建了李宽和任支队长的津南支队,王近山为支队长的泰山支队,王叙坤为支队长的鲁北支队,还创建了冀鲁边区的15个县区的游击根据地,地方武装发展到2万余人。1939年,冀鲁边军民不断打击和消灭日伪军,连续取得了胜利。迫使侵华日军会师华北,为的是巩固他们的华北后方,确保天津至沧州、德州、济南铁路的畅通,也妄图把冀鲁边区作为日寇的“扫荡试验区”。日寇加紧构筑公路网,修建碉堡。妄图割裂八路军的机动能力。至当年4月,日寇在冀鲁边区的重要村镇和交通要道上,建有公路沟通的据点一百余处。同时日寇还不断的发动疯狂的大规模“扫荡”和“蚕食”,推行“治安强化运动”。对伪组织和伪军实行奴化教育和特务活动。在经济上进行野蛮的掠夺,造成人民群众衣不遮体、食不裹腹,过着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,致使冀鲁边区的形势逐渐恶化。当日寇得知八路军五支队,是曾在平型关痛歼板垣师团的一一五师其中的一部分部队,发展起来的,更是把五支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,绞尽脑汁,千方百计,妄图一举将五支队消灭而后快。当时五支队驻扎在乐陵县以东的大宗家一带,日军得知五支队的驻地后,立即纠集了沧州、泊头镇、盐山、德州、平原、禹城等县所驻日军2000余人,骑兵500余人,汽车20余辆,突然行动,分进合围,将大宗家一带村庄严密包围,妄图一举歼灭我军有生力量。五支队未能及时转移而被迫应战。五支队驻各村部队,在拂晓后都与日寇打响了遭遇战,战至中午,驻大宗家的第五团机关和一营,同鬼子展开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,从指挥员到炊事员、伺养员、勤务员、一齐上阵,没有武器的手拿着扁担、头、菜刀,和鬼子展开了生死搏斗。打死鬼子安田大佐以下300余人。但是我军也受到了严重伤亡,团长龙书金负伤,政治处主任朱庭先同志光荣牺牲。激战了一天,打到黄昏的时候,部队冲出了重围,胜利转移。1939年9月4日,八路军总部向一一五师发出指示:肖华活动之冀鲁边地区粮食困难,敌之封锁严密,应以一部转入鲁西。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、参谋长邓克明,根据这道命令,率纵队直属队、五支队和六支队一部,从9月下旬开始,分批由冀鲁边区进入鲁西地区。其余部分别陆续调往鲁南、泰西等地。五支队进人鲁西后,对侵占我茬平、博平等地的国民党顽固派保安第七旅齐子修部,进行了坚決反击,歼其大部,开展了运东地区的工作。五支队由一个营的兵力,从晋北高原转战太行山区,经冀南平原直插冀鲁边区,在日伪军严密封锁交通要道、重要村镇,各地社会情况严重混乱,国民党顽固派、会道门、土匪武装林立的情况下,不但没有武装弹药的供给,就连穿衣吃饭都要就地自筹解决。但是五支队按照上级指示,依靠广大人民群众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发扬我军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,使自己在战斗中不断的发展壮大,创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。其实在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中,像五支队这样的部队有着成百上千,他们克服了各种艰难的环境,坚决打击日寇和伪军,依靠当地群众,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,吸引住了日军的部分力量,有力的支援了正面现场的抗战。取得了最终的胜利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